商标战略是农产品的增值通道
国务院研究部门一份材料显示,在农民增收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农产品的收入占40%,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使农产品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呢?实践证明,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对帮助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是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使之致富奔小康的快速通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商标作为一种工业产权,正由工厂车间向田间地头延伸。商标一旦和农产品融合,就产生品牌效益,商标的无形价值可由产品转移,然后通过市场转化为附加值,这就实现了农产品“惊险的一跳”。在没有商标时是低价,有了商标可能是价外价。山东枣庄的农民注册了一种芸豆商标后,收入大幅度增加,也扩大种植面积,并形成了“有牌子才能闯市场,有市场才能赚到钱”的共识。可以说,商标鼓起了枣庄农民的钱袋子。
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经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一些涉农企业可以运用商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生产和现代市场营销,形成“公司+商标+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商标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的同时,催生了农村经纪人队伍,带动了农业服务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如中国驰名商标“露露”杏仁露的运用就促进了山杏种植业和果核碳的发展,使平泉县果核碳生产且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达到34家,年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年销售额4000万元,占全国果核碳产量70%,产品销往韩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从而拉动该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是国际市场竞争,抢占知识农业制高点的迫切需要。缺乏品牌意识,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因没有商标经常被拒之国际市场门外。纵观国内外市场,许许多多知名农产品一旦注册商标,取得品牌“护身符”就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如江苏常山生产的胡柚注册了“天子”牌商标,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改进营销策略,价格由每公斤0.6元升值为10元,并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堪与美国、日本等国的世界名果媲美。
当然,商标只是一个产品的外在标志。农产品增收最终靠品质,而且品质是商标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这里,仅仅是侧重于谈商标的意义而已。那么,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呢?
1.引导农副产品商标注册。针对当前农副产品生产、经营者商标意识淡薄,对注册使用商标及其价值作用漠不关心、认识不足的现状,建议各地成立一个农产品商标战略发展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提高服务。制定品牌竞争战略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出台实施意见和奖励、优惠政策,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引导、培育、扶持和规范,帮助和促进农民及涉农企业争创品牌。
2.扶持重点品牌。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突出优势农产品品牌的提升,从已有的品牌中筛选出优势品牌,帮助其升级,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
3.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就工商部门而言,就是要建立“本地知名、全省著名、全国驰名”的商标梯次结构。一是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等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农副产品生产品经营者的商标意识。二是抓培育。按照择优扶强、定向培育、跟踪服务的原则,在已有的农副产品商标中选择重点的有价值农产品商标进行培育。三是抓保护。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
4.大力发展地理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能快速使农民受益。所谓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目前,在国家商标局已注册地理标志113件。我省唯一的地理标志“孝感米酒”的运用为孝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实践证明,对优质、特色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不仅是合理利用与保存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的现实要求,也是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引导有一定知名度的产业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是推动品牌农产品链条发展的有效途径。
5.规范涉农企业行为。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创立品牌,人人有责”的品牌氛围,使每个人都明白创品牌是企业开辟、领导和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切实做到企业商标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积极合理发展注册商标,杜绝傍名牌的短期发展行为,立足可持续发展,专注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 |